一、农业生产保持稳定,农作物播种面积增加
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1.12亿元,同比增长3.6%。农业、林业、牧业、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.4%、8.9%、1.6%、12.6%,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.0%。种植结构调整初见成效。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7.3万公顷,增长9.2%。其中,人参、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均比上年有所增加。
二、工业生产增速放缓,能耗水平继续下降
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77.7亿元,同比增长0.1%。先进制造业持续提升,产业结构逐步优化。以医药、饮料、食品加工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明显提速,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37.4亿元,增长9.3%,重工业实现增加值240.2亿元,下降4.7%,轻工业比重较上年提升2.4个百分点。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82.7万吨标准煤,比上年同期下降7.1%,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达到7.2%。全市工业用电量为19.7亿千瓦时,同比下降7.8%。
三、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,大项目拉动作用突出
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8.1亿元,同比增长2.3%。房地产投资完成11.7亿,下降13.8%。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,由上年的8.6:48:43.4进一步调整为11.9:45.7:42.4。全市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79个,完成投资额为192.5亿元,占投资总额的28.4%,其中亿元以上在库项目118个,完成投资169.7亿元,占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投资的88.2%。
四、消费品市场总量扩大,消费结构持续升级
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300亿元,达到310.4亿元,同比增长6.0%,消费品市场总体运行平稳。从销售区域来看,城乡市场同步增长,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77.8亿元,增长5.9%;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.6亿元,增长6.8%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71.2亿元,比重较上年提高4.6个百分点。旅游业蓬勃发展。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063.9万人次,增长18.4%,实现旅游收入157亿元,增长25.8%。
五、财政收入下降明显,民生支出比重提升
全市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51.1亿元,同比下降24.7%。实现地方级财政收入27.0亿元,下降42.7%。从主要税种看,受“营改增”政策影响,增值税收入完成17.6亿元,增长14.5%;企业所得税收入完成9.1亿元,增长55.8%;个人所得税收入完成3.7亿元,下降3.8%;营业税收入完成0.2亿元,下降91.5%。全市财政支出186.3亿元,增长4.2%。民生支出增长8.4%,占全部财政支出比重较上年提高2.1个百分点。
六、住户存款增长较快,消费贷款和企业贷款大幅增加
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33.3亿元,比年初减少44.5亿元;住户存款余额513.5亿元,比年初增加65.9亿元。各项贷款余额430.9亿元,比年初增加13.9亿元。短期消费贷款和长期消费贷款余额分别为8.5亿元和42.6亿元,分别比年初增加4.6亿元和6.7亿元。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余额217.0亿元,比年初增加37.0亿元。
七、物价水平保持稳定,工业品价格明显上涨
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.5%,呈温和上行态势,涨幅比上年扩大0.2个百分点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.0%,扭转了长期以来持续下降的态势。
八、人口总量逐年减少,城镇化率保持较高水平
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9.5万人,比上年末减少2.1万人。从性别结构看,男性人口60.2万人,占总人口比重为50.3%;女性人口59.4万人,占比为49.7%。新生儿性别比为105.79(以女性为100),比上年提高0.88。从城乡结构看,户籍城镇人口89.2万人,城镇人口占比74.6%;乡村人口30.3万人,占比为25.4%。与上年相比人口城镇化水平保持平稳。从年龄结构看, 0-17岁、18-59岁、60岁及以上三个年龄组人口所占比重依次为13.3%、65.3%、21.4%。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5.5万人,比重较上年提高2.2个百分点,全市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,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。人口净流出持续增加,全市流出人口2.2万人,流入人口1.3万人,全年人口净流出0.9万人。